纪检工作

浮华奢靡生活令年轻干部违纪违法

打印
  与老一辈相比,当今的年轻干部出生并成长在物质相对丰足的年代,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美好生活也有着比前辈更高的追求。实现美好生活固然是人的正当权利,但有的年轻干部却被消费主义裹挟,陷入虚荣攀比的怪圈,一些人甚至还把奢靡享乐当作人生目标,在大牌名品的诱惑中迷失了自我。在此我们聚焦年轻干部的物欲心魔,以期为党员干部追求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树立崇俭戒奢的价值观念带来思考。

  【案例简述】

  王万里,原天津市蓟州区法院年轻干警2019年10月10日,因贪污公款54万余元、挪用公款55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脱下了神圣而庄严的制服,喝下了自酿的苦酒。他身上可以看如今不少年轻人的缩影:追慕虚荣消费观错误、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他爱慕虚荣为自己包装人设利用夸大甚至编造事实的方式掩盖那些自认为并不光辉的过去;另一方面吹嘘展现自己的社交关系把与“大领导”的一面之缘说成是有熟悉的交情有意经营社交网络利用拓展的人脉,再进一步成为吹嘘的资源。如愿以偿于2013年成为一名公务员后,王万里感到“自己非常了不起”。在他心中,公务员全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而是社会地位的体现,更直接的想法则是要通过权力获得各类社会资源,将职权变现,为己所用。2015年1月底,他从民事审判庭调任执行局,很快就找到了“权为己所用”的机会。工作还不满一个月,就在执行款上大动手脚,从一位被执行人公司账户扣划了26万元,转手将其中的24万元据为己有,并为父母购买了一辆帕萨特,当年春节就开回了山东老家。此后,这辆车还出现在蓟州区人民法院的办公区。面对同事怀疑的眼光,王万里继续编造自己家庭条件不错的假象:“这辆车是我父亲的,他开不好,就暂时给我用了。”

  他消费欲望极强,错误的消费观导致贪念的滋生。王万里给自己明确了一个“高档的定位”,衣服、鞋子、手表、包都要名牌,烟要抽中华,酒要喝茅台。奢侈品搭建起的高品质生活,对王万里具有毒品一样的诱惑力,让他沉溺于享乐而无法正视自己现实的经济能力。到后来,吃穿用度上追求高档名品已经演化为他的日常消费习惯。他认为,“体面的工作当然应该与富裕的生活挂钩。自己有着公务员的好工作,但生活品质却远远不如来巴结奉承的老板。如果穿着打扮高端些,至少外表上与有钱人的差距就不会那么大。”可是,老板们一件衣服、一双鞋,就抵得上王万里一个月的工资,心有不甘的他,就决定将手伸向案件执行款。在执行局工作的短短两年间,他大量购买名牌衣服、鞋子和包,花去的工资和贪污挪用的公款累计将近60万元。

  他知法犯法,被贪欲蒙蔽心智逐渐走向道德沦丧。法律专业毕业的王万里,工作第一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曾凭借突出表现,获得了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天津政法系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贪污、挪用公款是违法犯罪行为,他不是不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刑法关于贪污贿赂罪是如何规定的,他“心里像明镜一样”。但是,王万里对法律却没有一丝敬畏,以为在法院工作就是进了“保险箱”,入职宣誓时“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的承诺,也早已被他抛之脑后。作案之初,他就计划好先将钱款挪出来,只要自己使用且在一定期限内归还,就不会入刑。由于每一次挪用都没有人发现,王万里再没有想过归还的事。在奢侈消费的诱惑下,他从侥幸逐渐到放纵,理所当然地将一笔笔执行款收入囊中。在他心中,法条不但没有变成个人行为的有效约束,懂得裁判标准的他反而在违法犯罪的边缘一次又一次试探,最终突破底线。“执行员知法犯法,利用手中职权贪占执行款,是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的表现。”办案人员介绍,“但像王万里这样,不管当事人是朋友,还是瘫痪在床等着用钱的病人,能拿走的钱他都要占,完全无所顾忌,可以说到了道德沦丧的程度。”

  【警示忏悔】

  因为自幼家境贫寒,在油田子弟中经常遭人白眼,让人瞧不起,我自小在心里就种下了一颗要过上富人生活的种子。到执行局工作后,我渐渐在周围的“高端朋友圈”里迷失了自我,并在发现相关管理制度的漏洞后,很快动了贪念,抛弃了当事人利益、纪律要求和法官形象,有时还觉得自己很高明,做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将贪占的执行款肆意挥霍,一发不可收拾地采购各种名衣名包、名烟名酒,甚至频繁奢侈旅游,满身潇洒,满心喜悦。2015年春节,我开着新买的帕萨特回家过年,看着父母那种自豪和满足,觉得自己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抬起了头。体验到利用职权变现的“曼妙快感”后,享乐代替了务实,虚荣一度膨胀到极致。

  就在我暗自庆幸操作手段十分巧妙隐蔽之时,法院领导找我询问几笔执行款的去向,我仍企图避重就轻、瞒天过海。直到被监委留置,我才大梦初醒。我的所作所为侵犯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背离了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初衷,更严重损坏了司法公平公正的原则。想想自己临近而立之年,还未成家,却从年轻法官沦落为阶下之囚,还给年迈的父母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弟弟带来了沉重打击,悔之晚矣!

  ——摘自王万里忏悔书

  【警示教育】

  一些权威商业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80后”“90后”已成为中国奢侈品购买主力军,奢侈品消费年轻化的现象持续升温。不少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即便知道奢侈品价格远超实际价值,仍愿意一掷千金,享受“痛并快乐”的消费快感。这支消费大军里也不乏年轻干部的身影,个别人甚至沉湎其中,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不惜突破纪法底线,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年轻人追求美好生活本无可非议。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不能偏离正道。像王万里这样,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利用职权变现,通过不正当途径快速获得财物,换来的只是虚假的“高光时刻”。其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有违做人之道,还断送了个人前途,给家庭造成巨大打击,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一些年轻干部之所以贪图享乐、沉迷虚荣攀比,根本原因是错将人生价值与“大牌”“名品”绑定在一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修德,而个人之大德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高档消费只是一个人外在价值的展露,相比之下,精神层面的追求才会伴随并滋养人的一生。如果将人生目标寄托在吃喝玩乐之上,其实只是停留在物质生活层面,加强自我修为还有很大空间。养大德者方可兴大业。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是图一时光鲜亮丽、安于享乐之爽,还是寻一世精神丰裕、提升人生境界,值得每一位年轻干部静心细想。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干事创业的先锋队。特别是一些身处重要岗位、承担重要职责的年轻干部,其精神追求和道德水平都应更高,更要将遵纪守法、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尽职尽责等当作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年轻人中起到良好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