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

交易商协会业务通报(评级专业委员会专报)——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

打印

2018〕第29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2018年7月31日

http://www.nafmii.org.cn/eWebEditor/CMS5_G20306002Resource?info=68275;res=f1210909093998_0

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控金融风险”以及人民银行“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的指示,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作用,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维护信用评级业良好竞争秩序,推动评级业务健康发展,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级专委会”)服务办公室就2018年第二季度5家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1]的市场表现、业务发展动态、评级自律管理及合规情况进行总结。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评级市场表现

截至2018630日,存续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开发行主体共计1744[2]AA级、AA+级、AAA级占比分别为37.67%32.57%26.61%AA+及以上发行人占比59.17%,同比上升3.85个百分点分机构看,各家所评AA+及以上发行人的占比均同比上升,其中大公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升幅最高,分别上升8.06个百分点和6.49个百分点;次之为东方金诚,上升5.46个百分点;联合资信和中诚信国际分别上升4.78个百分点和3.02个百分点。

5家级别分布.png

1  各机构所评主体的级别分布(截至2018630日)

(一)评级调整家数同比减少,其中正面调整家数减半而负面调整家数无变化,东方金诚正面调整占比最高二季度,评级机构共对104家发行人作出评级调整,同比减少44.39%,在所评家数中占比3.94%,同比减少3.16个百分点。正面调整80家,同比减少52.10%;负面调整24家,同比无变化。分机构看,东方金诚正面调整家数占本机构的业务比重最高。

1  2018年二季度主体评级调整家数

评级机构

主体评级

评级展望

正面调整占该机构业务比重

负面调整占该机构业务比重

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上调

下调

上调

下调

中诚信国际

21

4

1

1

2.69%

0.61%

5

联合资信

17

6

1

0

2.77%

0.92%

1

大公资信

12

7

0

4

1.99%

1.83%

1

上海新世纪

18

2

1

0

3.29%

0.35%

1

东方金诚

11

1

1

0

4.62%

0.38%

2

(二)级别上调和下调的原级别均集中于AA级,级别下调中近半数调整3个及以上子级。二季度,评级机构级别上调和下调分别有80次和32次。级别上调集中在AA级调升至AA+级,占上调次数的61.25%。级别下调的原级别分布于CC级至AA+级,原级别AA级的发行人家数占比55.00%。从下调幅度看,有14次为一次性调整3个及以上子级,其中大公资信6次,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分别有4次、3次和1次。季度内共有7家发行人被下调3个及以上子级[3],其中大公资信4家,中诚信国际3家,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各1家。

2  2018年二季度各机构主体级别上调分布

调整前

调整后

中诚信国际

联合资信

大公资信

上海新世纪

东方金诚

合计

AA+

AAA

9

5

4

5

1

24

AA

AA+

12

11

9

12

5

49

AA-

AA

 

 

 

1

5

6

A+

AA-

 

1

 

 

 

1

3  2018年二季度各机构主体级别下调分布[4]

调整前

调整后

中诚信国际

联合资信

大公资信

上海新世纪

东方金诚

合计

AA+

AA-

   

1

   

1

AA+

C

 

1

     

1

AA

AA-

 

4

1

   

5

AA

A+

   

1

   

1

AA

A

   

1

   

1

AA

BBB-

1

       

1

AA

BB

   

1

   

1

AA

C

1

 

1

   

2

AA-

BBB

     

1

 

1

AA-

C

1

       

1

AA-

A+

 

1

     

1

A+

A

     

1

 

1

A+

A-

1

       

1

BBB-

CCC

   

1

   

1

CC

C

       

1

1

(三)二季度新增5家违约发行人,且评级机构在发行人违约后大跨度下调级别。201857日,在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期票据无法按期兑付本息的公告》后,中诚信国际一次性将其主体级别由AA级下调至C级,此前中诚信国际从2010年起一直维持该发行人AA级的主体级别。另外,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在2018年分别分6次和5次将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由AAA级下调至C级。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揭示及预警方面的能力不足。

4  2018年二季度新增违约主体的信用评级情况[5]

发行人

首次发生违约债项

2018年初级别

到期日前半年主体级别

发行人发布兑付公告或不确定兑付公告时的级别(到期日前5个工作日)

违约后的级别

2018年级别下调次数

评级机构

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凯迪MTN1

AA

AA

AA

C

1

中诚信国际

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17沪华信SCP002

AAA

AAA

BBB-

CC[6]

6

中诚信国际

AAA

AAA

BBB+

C

5

联合资信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6凯迪债

AA

AA

B

C

4

大公资信

中融双创(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长城01

AA

AA

AA

BB

1

大公资信

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

14富贵鸟

A

AA

CC

C

3

东方金诚

(四)更换评级机构后的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发行人数量和占比小幅增加,东方金诚上调家数和占比均最高。二季度,共有28家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7]7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1个子级,占比25.00%,较上季度上升6.08个百分点。在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的发行人中,东方金诚4家,占本机构新承做更换评级机构的发行人家数的36.36%;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大公资信各1家。

5  2018年二季度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情况

变更前

变更后

中诚信国际

联合资信

大公资信

上海新世纪

东方金诚

AA+

AAA

       

2

AA

AA+

1

1

1

 

2

AA-

AA

         

合计

1

1

1

0

4

级别上调家数占该机构更换家数比重 [8]

25.00%

14.29%

16.67%

0

36.36%

(五)跨市场发行级别不一致家数环比减少,同一发行人在交易所市场评级高于银行间市场的居多。截至2018630日,有28家发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评级结果不一致,较上季度末减少4家,不一致率为8.72%[9]环比基本持平。评级结果不一致的发行人中,共20家发行人的交易所市场级别高于银行间市场级别,占比71.43%;在银行间市场级别高于交易所市场级别的8家发行人中,中诚信国际和大公资信分别有5家和3家。

(六)各期限[10]各级别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信用利差变异系数[11]走势分化,高等级发行人变异系数上行,中低等级涨跌互现,个别机构级别间利差差异[12]存在不显著情形且较为突出。二季度,内外部多种因素交错影响下,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而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降低了市场风险偏好,中低等级债务融资工具利差走阔,高等级尤其是AAA级债务融资工具信用利差则环比收窄,叠加同级别内部不同企业性质发行人利差差异加大,导致高等级发行人变异系数上行而中低等级发行人变异系数涨跌互现。分机构来看,5家评级机构所评主体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利差均值与级别序列[13]之间均呈反向关系,但其中大公资信各期限债务融资工具级别间利差差异显著性检验的通过率仅为57.14%,不显著情形较为突出。此外,从与同期限同级别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利差来看,二季度新发行债项利差[14]最大的50家发行人中,联合资信所评发行人数量依然最多,为16家,与上季度持平。

6  2018年二季度新发行债项利差最大的50家发行人分布情况[15]

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所评利差前50的发行人家数

评级机构所评利差前50的发行人家数占比

联合资信

16

32%

中诚信国际

13

26%

大公资信

11

22%

上海新世纪

8

16%

东方金诚

2

4%

、评级机构业务发展动态[16]

(一)评级业务量同比增长。二季度,5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733只,较上季度增长35.55%,涉及发行人1247家,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1477只,涉及发行人839家。从债务融资工具承揽量来看,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占比分别为34.31%26.89%,环比分别下降0.11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上海新世纪、大公资信和东方金诚占比分别为17.61%12.64%8.58%

7  2018年二季度评级机构承揽债项情况

债项类型

中诚信国际

联合资信

大公资信

上海新世纪

东方金诚

合计

债务融资工具

304

238

112

156

76

886

企业债

60

41

16

24

57

198

公司债

-

-

59

55

47

161

金融债

27

24

6

18

4

79

资产支持证券

53

30

50

69

26

228

其他

53

26

7

59

36

181

合计

497

359

250

381

246

1733

(二)持续推进内部制度体系和评级技术体系建设。为完善评级内控制度,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新增评级方法制定及修订制度,明确评级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流程和要求;东方金诚开展年度制度机构完善工作,对本机构所有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另外,根据评级业务开展需要,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大公资信新制定纺织服装等4个行业的评级方法,上海新世纪对21个行业的评级方法进行修订。

(三)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的分析师数量和占比均增加,人均业务量与上季度相比减少。整体来看,评级经验在1-3年的分析师人数占比在各机构中均最高,合计占比43.12%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的分析师占比33.11%,较上季度末提高4.86个百分点,其中大公资信占比最低。二季度,随着分析师年限的增加,各机构3年以上经验分析师平均增加13.2人;从3年及以上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17]来看,各机构平均数为20.76个,较上季度减少5.41个,其中中诚信国际的不匹配程度相对最高,达到27.67个,东方金诚匹配程度相对较高,为14.08个,联合资信匹配程度提高最快,3年及以上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由上季度末的30.08个减少至18.81个。

(四)加强宣传和交流,发布行业信用风险变化、评级市场动态等信息。二季度,评级机构继续开展与市场成员的沟通交流,共组织信用展望研讨会、投资人交流会、专题培训等59次,参加国际评级相关论坛及投资者交流会议等17次,积极发布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动态,促进业务交流与合作。

三、评级自律管理工作情况

(一)召开评级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总结工作组研究成果,推进评级自律制度建设。612日,评级专委会召开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专委会工作组研究报告结题情况的报告》、《设立专委会信用评级质量管理研究等四个工作小组》等议案,并就已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及重要观点进行研讨。

(二)评级机构分别对2017年业务运行和合规情况进行总结。二季度,评级专委会服务办公室总结了各机构的《2017年度评级业务开展及合规运行情况的报告》内容,梳理了评级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了业务通报。

(三)持续推进评级自律管理,重点就不定期跟踪评级调整滞后及大跨度下调事项,对评级机构进行约谈和业务督导。评级专委会服务办公室了解到,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存在的跟踪评级调整滞后、大跨度下调评级的情形,针对2家评级机构的4个评级项目分别开展约见谈话和档案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出具关注函,限期要求其改进。

四、评级机构合规情况

二季度,在抽查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开展的不定期跟踪评级调整项目,以及总结评级机构上一年度业务开展和合规运行情况的过程中,发现评级机构在跟踪评级及时性、评级结果质量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跟踪评级的及时性不足,未能起到识别和预警信用风险的作用。联合资信和中诚信国际在受评对象违约前很短时间或违约后才将其信用级别下调,且在评级报告中未对影响受评对象信用级别的重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和风险揭示,评级结果未能及时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水平,未能发挥信用风险预警作用。

(二)信用评级的稳定性、准确性不足,评级结果质量亟待提升。个别机构评级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级别向上跃迁情形显著,大公资信2017年年初所评AA+主体在1年期内向AAA级迁移的比率达18%[18],上海新世纪的该比率为13.07%,其他评级机构该比率均在7%以内。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中诚信国际存在违约率倒挂情形[19]。此外,利差显著性检验方面,各机构均存在部分债券品种发行主体相邻级别间利差差异不显著的情形,信用等级对主体信用风险的区分度不足。

下一步,为更好地发挥专家议事制度优势,评级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推进评级相关重点热点问题研究,开展信用评级质量管理、信用评级从业人员执业规范、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不断推动完善评级自律管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与宣传交流,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特此通报。

[1]统计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包括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

[2]除有说明外,本文数据均来源于wind资讯,统计数量为公司信用类债发行人,不包括非公开发行产品及集合票据、集合债发行人。

[3]包括在一季度内曾被多次下调级别的发行人;有2家发行人同时被2家评级机构下调3个及以上子级。

[4]在一季度内被多次下调级别的发行人,按照季度初和季度末的级别变动情况统计。

[5]仅统计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所评公募发行人的违约情况。

[6]最新级别为C级。

[7]统计变更评级机构的企业在评级出具日的级别变动情况,数据来源于评级机构的报备资料。

[8]级别上调家数占该机构更换家数比重=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家数/本季度该机构出具评级的更换评级机构的发行人家数。

[9]不一致率=评级结果不一致的发行人家数/同时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且有级别的发行人家数。

[10]考虑到发行量和流动性等因素,本次通报考察270天、1年期、3年期及5年期债务融资工具情况。

[11]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相比标准差更好地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12]对各期限债务融资工具级别间利差差异的检验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

[13]对短期融资券和超短期融资券采用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来进行利差分析,对中期票据采用债项评级进行利差分析。

[14]此处使用的利差为上市后两周内的首个交易日收盘收益率与当日同期限同级别中债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的差值。

[15]样本范围包括2018年一季度新发行270天超短期融资券、1年期短期融资券、3年及5年期中期票据的发行人。

[16]本部分数据来源于评级机构报备资料。

[17]3年及以上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截至本季度末评级对象数量/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的分析师人数。评级对象数量包括评级机构所评的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主权国家数量。

[18]统计范围包括上一年年初和年末均有有效评级的全市场口径AA+主体,下同。

[19] 违约率倒挂是指评级序列中高评级违约率高于低评级违约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