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中,摸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赴加债券信用风险和信息披露研修班学习心得
北京银行投资银行部 王小芳
为加强会员机构对境外债券市场的了解,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1年9月18日—30日与加中金融协会(CCFA)在加拿大举办了第一期“债券信用风险和信息披露研修班”。我个人有幸参与本期研修班,与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多位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一起学习了加拿大债券市场的发展及现状,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及信息披露机制等。在交易商协会和加中金融协会精心的组织和安排下,本期研修班聘请了加中金融协会、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蒙特利尔银行(BMO)、加拿大丰业银行(BNS)、加拿大道明信托银行(TD)、花旗(Citibank)和汇丰银行(HSBC)加拿大总部等知名金融机构的资深专家给我们授课,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交流和探讨,真的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个人有几点体会,愿一同分享:
(一)加拿大的债券市场结构与美国极为相似。
加拿大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是联邦政府及省地方政府、大企业集团等。按照发行量占比来看,加拿大债券市场50%为联邦政府债券、25%为省政府债券,其余25%为公司债;按照期限来看,平均期限为6年,最长期限的政府债有50年之久。
加拿大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政府可以及时获取稳定而低成本的资金,因此,保持政府债券市场的良好运作、维持审慎的债务结构、多元化的投资者,并加强外债及国际储备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是必要的。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可以保持对政府债券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加拿大政府通过债务批发和零售等多种形式,来吸引投资者参与和适应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并通过多种途径来筹措外币借款。同时,加拿大政府债券为市场其他投资工具提供赖以定价、保值和交易的基准债券。
(二)金融业是加拿大公司债券市场最活跃的发行主体。
2010年,加拿大金融机构债券发行量约占总发行量的59%,较2009年增长9个百分点,加拿大前五大商业银行每年的发债金额大约占公司发债总金额的1/4-1/3;排名第二的发行主体是媒体、电信和通信业,这类大企业集团的发债计划多是稳定持续性的。此外,大宗商品和零售业虽然只占全部发行量的5%,但确是加拿大投资人非常偏好的债券发行体。
(三)稳健保守的监管风格对于加拿大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加拿大政府和银行相对较为保守、稳健的政策使得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均受到较小影响。加之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强劲的加元价值、基础经济的持续发展、加拿大本土银行的流动性强、按揭贷款证券化程度较低、信贷风险可控、极少的高收益债券和衍生金融产品,是加拿大金融和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加拿大债券市场相对美国而言,发行和交易活跃程度较低。加拿大政府债、地方政府债信用风险较低;国内公司债的发行人主要是信用较好的金融机构和大公司,如加拿大的银行、信托、保险机构以及资源、能源型的公司。加拿大债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国外投资者主要是美国、德国、瑞士等。
加拿大监管当局严格限制外国银行在加拿大本土市场的业务范围,加拿大本土的五大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道明银行、丰业银行、帝国银行和蒙特利尔银行)在债券市场的份额占比高达97%,代表了加拿大金融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水平。五大银行均建立了健全的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且对境外债券及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采取相当谨慎和保守的策略,如:债券投资部门从风险与回报的角度来主动地把各种风险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在授权风险额度内优化债券投资的收益回报;风险管理部门会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设置各种风险额度和限额,制定各种有效管理政策、准则、规章制度和监控流程,开发准确快速的风险计算(模型)管理系统,及时发现、跟踪、预警、缓解和报告各种风险等。
加拿大金融体系稳健保守的作风和管理风格,使其在高收益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这也使加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近期受欧债危机影响,加拿大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没有哪个经济体是可以独善其身的,尤其体现在市场波动性和投资者风险承受力降低,因此也造成加拿大债券市场风险加剧、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新债发行规模和频率降低等不利因素。
(四)债券发行路演机制有利于发行主体与投资人之间的充分沟通。
加拿大债券发行前都会采取路演的方式,路演过程中发行人和投资人充分接触和交流,不仅有助于发行人加强了解不断处于变化中的债券市场的真实面目和利率价格变化趋势,同时也为投资人全面了解发行人的情况提供了交流平台,主承销商扮演了真正的中介机构的角色。
目前,我国只有股票发行才会进行路演,债券发行主要是通过主承销商簿记建档的方式。近期,也有部分主承销商针对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采取了路演的方式,有计划的路演安排,对于发行主体作出更理智的发行选择和投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自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伊始,我国债券市场就经历着从监管创新到产品创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需求和热情也史无前例的高涨,发行主体、承销商、投资者和中介机构队伍逐渐成熟壮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如何在顺应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个债券市场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