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年度报(2009)》正式发布

打印

为不断总结我国评级行业发展经验,提高评级行业透明度,推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评级质量、实现评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日前,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在继2009年推出中国首个评级行业年度报告后,又推出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年度报告(2009年)》(以下简称《报告(2009)》)。

2009年,国际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表现引发了各界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空前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因此,与《报告(2008)》相比,《报告(2009)》以关注国内评级行业发展状况为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以及监管动态的介绍,并对评级行业如何健康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报告(2009)》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三个专题:第一部分简要描述了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及监管环境,同时专题介绍了2009年重要的创新产品——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第二部分从评级机构基础建设、评级业务发展及市场表现、评级结果的迁移等角度介绍了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专题介绍了债券信用增进方式;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专题介绍了评级机构开展信用评级的流程与内部管控体系;第四部分对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及监管的变化进行了简要介绍,以资借鉴;第五部分则尝试对我国评级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报告(2009)》首先介绍了2009年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市场环境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类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达1.86万亿元,同比增长92.58%。随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美元中票等创新产品的推出,债券品种进一步丰富。从政策监管环境来看,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出台了多项政策及自律规则,从各个方面促进并规范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其次,《报告(2009)》总结了2009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现状:一是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在合规、技术、系统、人才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均有长足进展;二是评级业务发展迅速,所评债券支数和公司家数较2008年同比增长54.06%23.83%;三是信用评级的定价参考作用较为显著。

《报告(2009)》同时指出了当前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评级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有待进一步规范、行业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最后指明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完善评级技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探索新的收费模式和双评级制度、健全认证制度和评价机制、提升国际话语权。

为借鉴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和监管的经验教训,《报告(2009)》特别介绍了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格局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在金融危机前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情况,并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监管趋势进行了展望。

此外,报告还在附录中公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等级符号体系以及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大事记,并将本年度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情况、相关信用评级情况以及具有NRSRO资质的评级机构名单列成附表,供读者参考。

《报告(2009)》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前瞻性地展望了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加深社会各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认识,增强信用评级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引导信用评级机构改善自身不足,推动信用评级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