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四川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的讲话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甘 霖
(2012年6月26日)
很高兴出席《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四川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首先,我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对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领导参加签署仪式,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协会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四川金融和经济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同时,金融业也在服务四川发展大局中茁壮成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省市联动,不断加强西部金融中心载体建设,奋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突出抓好了发展壮大金融产业、扩大融资总量、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三项重点工作,金融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去年底,四川金融机构数量、总资产、存贷款余额、上市公司数量以及保费收入等均居中西部第一,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组织形式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成为西部地区金融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不久前,我省召开了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省上下形成了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努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金融业整体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共识和热潮!
四川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企业发展基础良好,直接融资需求的市场广阔、潜力巨大。长期以来,我省一直把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作为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的突破口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主抓手。特别是在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信贷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已经成为解决企业、项目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借助银行间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共有46家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额832亿元。
国内外特别是近年四川金融发展的实践证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债务融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对四川依托银行间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既是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的重要内容。目前,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宜宾、达州等7市,正在积极推进以“区域集优模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相关准备工作,以期加大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我省将以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新起点、新契机,通过深化合作、拓宽领域,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直接融资数量有大幅度增加、质量有明显提升。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满足当前稳投资进而稳增长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优化融资结构,包括信贷和各种直接融资结构,切实把中央关于把资金投放到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上去的要求落到实处。客观而言,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品牌并不多。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绝非危言耸听,拉美国家已有前车之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吞噬了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综合成本明显上升,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大量从事OEM和加工贸易的企业面临极大挑战甚至陷入生存危机。综合判断,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形下,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是一个长期趋势。问题在于,我们处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的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和贸易,获取的附加值不足以消化迅速上升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四川跟沿海的情况固然有所不同,低成本生产还具有一定优势,但也不是高枕无忧,其实这个优势并不明显且正快速被拉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正在快速复制我国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很多产业不是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而是直接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所在。由此观之,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容过于乐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当前“稳增长、稳投资”的需要,从国家长远发展乃至提升根本竞争力的战略的角度来看,也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四川的当务之急,是未雨绸缪,抓紧利用尚有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先手布局、积极培育一些将来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在这方面,金融业界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争取更大作为。
这次《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四川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四川金融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希望有关各方提高认识、加强合作,特别是立抓立行,落实好《合作备忘录》。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要加强协调和指导,充分用好银行间市场这一重要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我省“7+3”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各金融机构要加强服务和创新,积极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助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主动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信用程度等措施增强直接融资能力。同时,也希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四川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优先考虑在四川开展债务融资工具创新试点,促进我省直接融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