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推动绿色债券高质量发展,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简称“绿标委”)积极推动绿色债券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及评议标准、材料清单等配套文件(简称《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行为,培育一批独立、专业、有市场声誉的第三方机构。
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切实把好绿色债券“准入关”
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募集资金用途是否为绿色进行评估认证,测算预期和实际环境效益,向市场展示和彰显绿色属性。评估认证机构被誉为绿色债券市场的“看门人”。国际上来看,已有多家相对成熟的专业机构,其对绿色债券的背书获得投资者认可。国内目前已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的机构近20家,市场运行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例如,机构类型多样,认证水平参差不齐;参与机构过于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缺乏管理,权责义务尚不对等。
绿标委是在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下设立的绿色债券自律管理协调机制,旨在提升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助推国内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绿标委将持续加强绿色债券的自律管理,拟通过市场化筛选、专业化评议,培育一批独立、专业、有市场声誉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同时,通过加强对相关业务的检查力度和自律管理,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约束“洗绿”、“漂绿”等行为。在此基础上,绿标委第一步制定并发布《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成为国内首份针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自律规范文件。
全方位市场化评议,督促形成一批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督促其专业、规范、独立开展相关业务:
一是多维度量化执业能力标准,体现评估认证机构业务水准。《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设置不同分值和权重对机构资质、专业人员配备、业务表现、研究能力、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客观公正、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主客观等不同维度实现对评估认证机构的全方位评议,充分体现评估认证机构专业水准和执业能力,明确自律管理的“抓手”,提高评估认证质量。
二是多元化引入参与评议机构,遵循“市场事、市场议、市场决”的原则。在评议过程中发挥来自绿色金融各行业领域市场专家的专业化优势,引入发行人、投资人、环境领域专家以及绿债相关自律组织及基础设施平台。同时,绿标委25家成员单位全程参与评议,评议结果亦需提请绿标委委员会会议审议,充分发挥市场在评议中的作用。
三是多环节加强执业检查,督促评估认证业务专业规范开展。绿标委持续加强自律管理,维护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秩序。评估认证机构需每年开展自查工作,定期提交年度报告、自查文件等资料。同时,绿标委将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对评估认证机构开展执业检查和市场化评议,通过指定网站公布评议结果,接受市场监督和检验,形成一定声誉约束,敦促其规范开展相关业务。
持续发力,打造中国绿债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各方一道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的指导下,绿标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按照“高效有序、真抓实干”的要求,秉持“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绿色债券自律管理协调机制的作用,促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规范,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绿色债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持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
绿标委简介
自2015年启动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8月末,国内绿色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992只,累计发行规模1.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伴生着新的痛点和难点,如绿色债券市场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认证业务缺乏规范等等。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推动组建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对绿色债券实施自律管理。绿标委由1家主任单位、8家常任成员单位和16家非常任成员单位组成。成员单位包括自律组织、基础设施平台、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非金融企业等绿色金融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专业性的机构,覆盖市场各类型机构,充分发挥不同机构的协同优势。
主任单位: |
交易商协会 |
||
常任成员单位: |
外汇交易中心 |
中央结算公司 |
上海清算所 |
北金所 |
上交所 |
深交所 |
|
证券业协会 |
中国结算 |
||
非常任成员单位: |
国开行 |
工商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
中信银行 |
兴业银行 |
|
南京银行 |
国泰君安 |
中信建投 |
|
人保资产 |
华夏基金 |
中航信托 |
|
华电集团 |
三峡集团 |
首都机场 |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